從0~N的投資策略
美國企業創新的同時,也為企業創造大量獲利。以美股有F4稱號的四家企業,上市至今,股價成長倍數驚人。
與美國企業相較,中國企業創意則顯不足。無法從0-1;但是「有」了之後,就可以做到無限大(從1~N)。獲利不見得比美企少。
美國研發創新有了GOOGLE之後,中國接棒發展出百度。GOOGLE股價最高成長倍數為16.8倍;百度則在更短的時間內(2005~2014),創造出股價更高成長倍數(41.9倍)。
至於,美國最大電商AMAZON,20年創造了588倍的成長;中國的阿里巴巴上市後,雖然股價下跌了51%。若往後20年來看,阿里巴巴還有很大成長空間。
美國企業創新發展(0~1)後,接著會到海外市場繼續發展(1~N)部分,藉以獲取更大獲利。
不過,這項計畫卻在進軍中國時,踢到鐵板。中國政府不願眼睜睜讓美企在中國境內續享暴利;而是轉而由自己國內的企業接棒。
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:有關資訊安全的GOOGLE、FACEBOOK…甚至,連美國發展電動車特斯拉,中國也有自己的比亞迪。最近更傳出滴滴出行宣佈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。
只不過,中國企業成長雖大,卻因抄襲或限制太多,走不出中國。或許,二國策略原本就不同:美國欲獨霸全球;中國只要在本土最大即可。至於,中國未來,有沒有從接棒走向創新路線,還有待觀察?
若站在投資角度,投資創新(從0~1)企業好,還是copy接棒(從1~N)企業?
不過要是成功了,隨之而來的豐富獲利,也令人垂涎。因此外界才會以「天使投資」視之!
這類從無到有(0~1)的投資,比較適合一些創投機構。例如:日本軟體銀行以及YAHOO,投資阿里巴巴,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。
而往往只要一個案例成功,所獲得的利潤,就足以彌補其餘99%投資失利。
至於,一般投資人資金與專業都不足,選擇1~N確定性高些。只要找出低估值與成長型企業,由於波動性不大,可以長期持有,慢慢享受成長波道帶來的利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