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時報【廖珮妤╱台北報導】
一位五十多歲女性因背痛多時,影響雙腳到嚴重疼痛無法行走,就醫後經醫師建議轉診胸腔科,切片才發現已罹患肺腺癌,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脊椎。
台北馬偕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健表示,肺腺癌患者以不吸菸居多,早期幾乎無症狀,當出現慢性咳嗽或胸悶等與肺部關聯性較高的症狀時,往往已是晚期。診間高達一半以上的患者,是因癌細胞發生轉移引起背痛或腦轉移引起暈眩、噁心等症狀,前往其他科別就診後才轉至胸腔科確診。
目前台灣肺癌患者中高達九成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,蘇健指出,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,會為患者安排EGFR與ALK基因檢測,並依據檢測結果加以對症下藥。若檢測結果為ALK陽性,在化療無效後便可接續使用ALK基因變異的標靶藥物進行治療,為患者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,且副作用情形少。
蘇健說,標靶藥物通常使用一段時間後就會失效,以EGFR基因變異患者而言,一旦藥物失效,患者雖可接續使用其他標靶藥物或化療治療,但治療效果有限,然而第二代ALK標靶藥物經證實,在第一代藥物失效後接續使用,仍可達到良好效果,為患者帶來延命希望。
此外,針對肺癌常見的腦轉移現象,過去第一代標靶藥物由於欠缺穿透力,因此對腦部病灶效果的治療不佳,而第二代藥物經證實可有效突破血腦屏障,幫助病情穩定。
蘇健鼓勵患者,現今癌症藥物發展日新月異,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,並針對副作用的不適主動與醫師進行討論,切勿輕言放棄,必能迎來更美好的人生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