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,盤點高齡社會可能導致的6個影響

 
630 人追蹤
追蹤
 
余宗翰

(圖片取自pixabay) 

 

台灣早在民國82年已進入「高齡化社會」,即老人(65歲以上)人口佔比達7%;今年3月則邁入「高齡社會」,即老人人口佔比達14%。根據《中央社》,預計再8年台灣會邁入「超高齡社會」,即老人人口佔比達20%。

 

老人人口佔比的增加不僅會使勞動力減少,還有許多影響,以下盤點:

 

社福資源被壓縮

 

老人人口的增加會增加財政支出,以使老有所養;但資源是有限的,照顧、醫療老人的支出會壓縮其他社福預算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,若要照顧各項社福需求,勢必要拉高稅金。

 

世代之爭可能加劇

 

投注在照顧高齡人口的預算也會削減政府在其他領域的支出,如此可能會增加年輕人對老人的不滿,現在所看到的世代之爭未來或許還會加劇。以日本為例,因為經濟持續萎靡不振,日本年輕人竟有「一殺多生」的說法,意指「殺一人,救活多人」。

 

民族結構改變

 

為了解決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影響,可能要放寬移民限制以增加外來人口勞動力。去年底,新住民達52萬,根據教育部的統計,2016年學年度的國中小學學生總數中,約有19.6萬名新住民子女,東南亞新二代有10萬5922人。

 

新住民的不斷增加會改變台灣人佔絕大多數的現況,未來台灣的文化、教育也需要邁向更多元的階段。

 

消費低迷

 

除了少數特定的商品與服務,老人的消費力普遍低於年輕人,因而使經濟負成長。在日本,一些偏鄉地區幾乎只剩下白髮蒼蒼的老人,地方商家因為生意持續變差而關門。

 

銀髮族犯罪動機變高

 

以日本為借鏡,日本的養老院的建制不足,所以許多老人待在家中養老,但兒孫的陪伴可能不夠,使他們萌生「要不去養老院,要不去監獄」的想法,畢竟監獄管吃住也管醫病。因為這樣,日本許多銀髮族竟然選擇犯重罪以達到受監的標準。

  

血液供應不足

 

老人動手術的可能性高,所需血量也多,相對地,輸血者多半是年輕人;如果高齡人口持續佔比擴大,未來可能會有缺血危機,若到此地步,也會因為血量不足而無法進行許多手術,造成全國醫療危機。



 

 
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: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湛藍水瓶 的頭像
    湛藍水瓶

    2023 熱門新聞 熱搜 陳盈潔將入獄 李智秀離世 AI概念股 郭台銘 交友網站 北科大資財營 青年購屋 威士忌推薦 阿里山住宿 分科測驗 登革熱

    湛藍水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